那時候的海水,早已煮成咖啡
沒有藍色的憂鬱,那味道――
來自大地的鹽。
一本關於「青春需要」的散文集
集合評論、筆戰、授業和情書
關於作者過去在生活與思考中養成,也流露讀者未常識見作家的一面
集合小說家、評論者及公共知識分子等多重身份,楊照橫跨虛構文學與歷史哲學,說故事、講道理,始終邏輯清晰、博辯滔滔,三十歲時的楊照如何生活、如何思考、如何敬覆筆戰,可有抒情雜念?本書集合五十篇題材包含評論、授業、筆戰、雜念,以及情書,出自於作者尚自青春的三十歲代,由當時撰寫的文章選集成冊。當年楊照經常在咖啡館裡,在有限的空間裡挑戰時間,以文字追索生活、朋友、人文傳統、詩與哲學,書寫關於政治社會與公理正義的思辨,也寫下最重要且不常輕易示人的真心和愛情。
那個時候的文壇風氣遠較今時熱鬧,哲學性學思潮百花齊放,甚至仍有「文壇偶像」情結。楊照看似沒有偶包(偶像包袱),「我只是如此過我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已。」然而,昔日文章今日讀來,依舊思想迷人,立論紮實,回應犀利。不贅述不迂迴。更特別的是,這本散文集也收錄一些抒情念想,看到與公眾認知形象有些不同的楊照,在更朝氣和理想性的文字背後,也曾經如你我會傷氣動情。
這本散文集記錄了一個過程,照見作家如何堅持自己相信的價值,經過時間,成為堅定的信仰。這本散文集也證實了思想若照見為真,具有永恆的價值,因此好的文章歷久彌新,愈讀只是愈發醇久有韻。